大邑鹤鸣山 道教的起源地在哪里
鹤鸣山的地方简介,鹤鸣山的发源地考证,鹤鸣山的介绍,中国道教发源地在那里,道教首创之地是指哪里?四川道教名山是什么?
本文导航
四川大邑鹤鸣山图片
据有关史书记载: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26~144在位)时,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张道陵)于大邑县境鹤鸣山倡导正一盟威之道(俗称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奉老子李耳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这标志着道教的正式创立。鹤鸣山是举世公认的中国道教发源地、世界道教的朝圣地,被称为“道国仙都”、“道教祖庭”。在张道陵创教之前,鹤鸣山一直是异人的修炼之地,据说先秦的广成子(马成子)和西汉的周义山都在这里跨鹤飞升。历代的许多著名道士曾在此修炼过。如唐末五代的杜光庭、北宋的陈抟(希夷)、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等都在此修道。一些皇帝也曾到鹤鸣山祭祖,如明代嘉靖皇帝御定鹤鸣山为举行全国性祈天永命大醮的五大醮坛之一,明成祖朱棣曾亲手书写御旨交给龙虎山道士吴伯理让他到鹤鸣山迎请仙道张三丰,后来吴伯理在鹤鸣山的山麓处修建了迎仙阁。唐求、杜光庭、文与可、陆游、杨升庵等诸多名流都曾游览此山,咏题抒怀。 相传,张天师在鹤鸣山修道传教时,恰逢地方瘟疫肆虐,生灵涂炭,十室九空。为拯救苍生于水火,天师将自创金丹术和极富道教特色的人体医学思想加以整合,研制出袪病健体的神秘草药配方。张天师将药浸于酒中送于百姓,瘟疫得以袪除。百姓病除之后感觉身轻体健,精神焕发强于从前。因药入酒,酒带药行,药促酒力,使酒醇香甘怡,沁人心脾且功效神妙,百姓感念天师施救苍生之恩,赞誉此药酒为“妙沁神酒”,即当今著名妙沁药酒。 鹤鸣山景区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主要的景点有三宫庙、文昌宫、太清宫、解元亭、八卦亭、迎仙阁以及建设中的“道源圣城”等。鹤鸣山中还有二十四个山洞,明代曹学全《蜀中名胜记》说“山有二十四洞,应二十四气(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洞口约阔三尺,深不可测。每过一气,则一洞窍开,余皆不见”。故称为二十四洞。鹤鸣山道观1985年被成都市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批准为道教开放点。“中国道教文化节”也在鹤鸣山设立了会场。
鹤鸣山游览线路示意图
中国道教发源于大邑县鹤鸣乡鹤鸣山,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古代历史文献、道教本家和鹤鸣山历史遗迹,均一致表明这里是中国道教发源地。 【1】晋陈寿《三国志·张鲁传》第八卷第二六三页: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也,祖父陵,客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来,故世称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2】晋葛洪《神仙传》:张道陵者,沛国人也,本太学生,博通五经,得黄帝九鼎丹法。闻蜀人多纯厚,易可教化,且多名山,乃与弟子入蜀,住鹄鸣山,著道书廿四篇。【3】晋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汉末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元元,以惑百姓。陵死,子衡传其业,衡死,子鲁传其业。鲁字公祺,以鬼道见信于益州牧刘焉。【4】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焉传》,中华书局出版,第七五卷,第二四三五页:(张)鲁,字公祺,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五斗米,故谓之米贼。陵传子衡,鲁遂自号师君。【5】卢弼《三国志集解》卷8引“《元和志》‘鹤鸣山在晋原县西北十九里,绝壁千寻。’,《一统志》‘鹤鸣山在四川成都府崇庆州西北。’,李兆洛曰:‘晋原县,今四川成都府崇庆州东十里。’,《方舆纪要》卷67:‘崇庆州有鹤鸣山。州西八十里,绝壁千寻。’”按:唐咸亨二年(671),割晋原县之西界置大邑县,鹤鸣山实划入其境内,不当在崇庆县。【6】龚煦春《四川郡县志》卷7“大邑”条引《元和郡县志》:“本汉江原县地。咸通二年,割江原县西界置。治今大邑县治。”。同书卷1“江原”条又引“《元和志》晋原下云:‘本汉江原县地,属蜀郡。’《寰宇记》同。”,“通”同“亨”,因避唐肃宗李亨讳而改。【7】《云笈七签》卷28《张天师二十四治图》“第三鹤鸣神山上治”,“山与青城天国山相连,去成都二百里,在蜀郡临邛县界。”。【8】1981年出版由任继愈主编的《宗教词典》载:张陵(34-156),又名“张道陵”。东汉五斗米道的创立者。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入太学,通达五经。汉明帝(57-75在位)时任巴郡江洲(今重庆)令。顺帝(125-144在位)时于鹄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修道。永和六年(141)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创立道派,凡入道者纳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建二十四治,立祭酒以领道民,后道教徒尊称为“天师”(一说陵自称)。后裔承继道法,世居龙虎山,称“张天师”。【9】1983年版《辞源》修订本3544页载:“鹤鸣山”,山名,在四川省崇庆县西北(大邑)。汉顺帝时,张陵(道陵)客蜀,学道鹤鸣山中,创五斗米道,又名天师教。 【1】中国道教协会于2006年8月15日、2008年4月14日在鹤鸣山举行了道教界人士大聚会,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张道陵第六十五代孙张继禹等一大批国内外道教界人士,均一致到这里寻根问祖。【2】曾任青城山当家、中国道协副会长的付元天,于1987年端午节在鹤鸣山迎仙阁竖“汉天师道发源地”一碑。前三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付元天、任法融均认同鹤鸣山是道教发源地。 虞美人·秋思作者:等闲道人闲身待得清风去,采菊无人语。举觞邀酒淡秋山,独有青衿寂寞醉花前。孤鸿不解流云意,满树离情起。劝君自在卧东篱,绝似半生浮梦鹤鸣西。小注:鹤鸣即西蜀鹤鸣山,东汉张道陵在此创立道教。相传曾有隐士老聃后人李傕隐居于此山,养鹤为伴,弈棋悟道,山下时闻鹤鸣,故名之为鹤鸣山。
鹤鸣山夜景图片
鹤鸣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成都西部大邑县城西北12公里的鹤鸣乡三丰村。鹤鸣山属岷山山脉,海拔1000余米,北依青城山(约 30公里),南邻峨眉山(约120公里),西接雾中山(约10里),足抵川西平原,距成都约 70公里。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得名,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此外,鹤鸣山作为游戏里门派的名称出现。
道教的起源地在哪里
西汉景帝中元五年,陕西咸阳道士茅盈及其弟茅固、茅衷于句曲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百姓感其功德,遂改山名为“茅山”,茅氏三兄弟被称为茅山道教祖师。三茅真君得道于茅山,开茅山道派。早于五斗米道的创立近300年。
汉末军阀张鲁伪称其祖张陵于东汉顺帝年间,在蜀地鹤鸣山自称老君“授以正法,命为天师”,炮制其祖孙三张立教说以惑众。实际上是由被张鲁杀害的张修建立五斗米道,尊老子为教祖,奉《道德经》为基本经典,修行符箓咒祝、三官手书。
后篡教成功的张鲁在汉中建立了地方割据的短暂政权。灵帝时期,黄老道教徒张角在中原地区创立太平道,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在疾疫流行时用符水咒说为人治病,发展了几十万信徒并建立三十六方来管理。张角在184年领导发动了黄巾起义,遭受统治者的镇压而失败,太平道销声匿迹。
扩展资料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
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老子李耳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为大道元阙圣祖太上玄元皇帝。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教
道教起源地在哪里
道教圣地
大邑鹤鸣山,祖天师张道陵创立道教的地方,道教发源地,亦为二十四治“上三治”之“鹤鸣神山太上治”。《华阳国志·汉中志》中说“汉末,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得名。
鹤鸣山又称“鹄鸣山”,系邛崃山脉东麓青城山区的南侧支峰,与道教著名胜地青城山天师洞相距仅三十公里。明洪武年间,祖天师后裔、虚靖天师玄孙张三丰祖师来到鹤鸣山,后入天谷洞修炼。明初洪武、永乐年间,朝廷遣钦差户科给事中礼部尚书忠安公胡茔寻三丰祖师至鹤鸣山,祖师隐而不见,胡钦差终于鹤鸣山,现有墓碑留世。后成祖又遣龙虎山道士吴伯理、及内侍朱祥持玺书香币再上鹤鸣山寻三丰祖师,并建迎仙阁,朝夕朝礼、虔诚奉请。三丰祖师以“自古天子未有成神仙者,汝还奏,惟求勤政爱民,为太平天子,天下受赐,幸甚矣!”回应。
东汉顺帝时(126—144),张陵于蜀郡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了五斗米道(教内称正一盟威之道)。其主要经典有《老子五千文》、《太平洞极经》等。其主要宗教活动是:(一)诵习《五千文》;(二)有罪首过;(三)符水治病;(四)用章表与鬼神为誓约。其修炼方法主要是行黄赤之(即男女合气之术)。其组织制度主要是;各治置祭酒,以领道民。并规定按时“付天仓”及“三会”。付天仓,即奉道者于十月一日向天师、祭酒交纳信米五斗;三会,即奉道者一年三次(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朝会天师治。
鹤鸣山道观自清康熙帝后已是全真龙门丹台碧洞宗道场,但道观历来主祀祖天师张道陵,从未变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天师圣会”更是鹤鸣山最隆重的庙会,来自全国各地朝真礼圣的道友、信众不绝于途。如今成都恩威集团又投巨资打造鹤鸣山道源圣城,恢复扩建道教祖庭,预计2008年一期工程完工,届时道源祖庭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里是道教,不是道家!
四川道教十大圣地排名
四川道教名山是鹤鸣山。
鹤鸣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成都西部大邑县城西北12公里的鹤鸣乡三丰村。
鹤鸣山又称“鹄鸣山”,系邛崃山脉东麓青城山区的南侧支峰,与道教著名胜地青城山天师洞相距仅三十公里。这里山势雄伟、林木繁茂,双涧环抱,形如展翅欲飞的立鹤;景区内松柏成林,苍翠欲滴,山涧溪流,泠然有声,是著名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
鹤鸣山道观1985年被成都市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批准为道教开放点。“中国道教文化节”也在鹤鸣山设立了会场。
主要景点:
鹤鸣山景区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主要的景点有三宫庙、文昌宫、太清宫、解元亭、八卦亭、迎仙阁以及建设中的“道源圣城”等。
鹤鸣山中还有二十四个山洞,明代曹学全《蜀中名胜记》说“山有二十四洞,应二十四气(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洞口约阔三尺,深不可测。每过一气,则一洞窍开,余皆不见”。故称为二十四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