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泰山金刚经石刻高清黄底版
泰山经石峪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多少字,现存多少字?泰山经石峪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多少字?泰山经石峪刻石书者是谁,泰山经石峪有句“无人我相见天地心”是什么意思?《泰山经石峪》碑刻有着怎样的细节特点?泰山经石峪刻经被后人称为什么?
本文导航
泰山金刚经石刻高清黄底版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摩崖刻石,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经石峪花岗岩溪床,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经文刻于面积2064平方米的缓坡石坪上,自东而西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采用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原本全1卷、32分目、5172字,经刻只刻到15分目“特经功德 兮”,计44行,每行125字或10字不等,凡2799字,字径50厘米。整个刻石没有落款,给后人留下了千古疑案。经刻历千余年风雨剥蚀、山洪冲击、游人践踏、捶拓无度,已残泐磨灭过半,现仅存经文41行、1069字(包括可认读的残字和双勾字)
中华书局泰山石峪金刚经最好拓本
泰山经石峪石刻,在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一公里山谷之溪床上。上刻隶书《金刚经》,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故俗称“晒经石”。一片大石坪上,镌刻着1400多年前摩勒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部分经文,字径50厘米,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是现存摩崖石刻中规模空前的巨制。清杨守敬说:“北齐《泰山经石峪》以径尺之大书,如作小楷,纡徐容与,绝无剑拔弩张之迹,擘窠大书,此为极则。”清人冯云鹏在《金石索》中盛赞:“如印泥画沙,草情篆韵,无所不备。”用笔安详从容,风神淡泊雍荣大度,结体奇特斜倚相生,充满个性。被尊“大字鼻祖”和“榜书之宗”。
泰山经石峪高山流水刻字
经石峪是泰山的名胜古迹之一,因峪中有一块刻着金刚经的巨大石坪而得名。刻石上的字径约50厘米,刻深约1—2厘米,现存900余字。字体遒劲,篆隶兼备,是隶书向唐楷过渡时期形成的一种书体,被书法界称为“经石峪体”。我国历代金石书法家和鉴赏家对经石峪石刻视如珍宝,誉之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不知何故,经文没有刻完就终止了,因而,刻石没有留下书刻年代与书刻者的题名,成为千古疑案,引得许多书家学者对它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考证,现将主要观点辑录在这里:
关于书刻年代,清人魏源、聂剑光、现代学者郭沫若皆认为此刻石为北齐之物,我国目前在文化教育界很有影响的综合性工具书《辞海》取此说。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出自北魏,有人认为出自唐朝,还有人认为出自宋元。
至于书者,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明朝王世懋等人怀疑是宋元时人的书法,但没有指明具体人是谁。经研究考证得知,北齐武平年间(570—576年),梁父县令王子椿喜欢佛教典籍,曾经在徂徕山刻两块经石,都是隶书,字迹古劲,与经石峪刻石如出一人之手,那么经石峪摩崖上的经文或许也是王子椿所书。其二以魏源为代表,认为是北齐僧人安道壹所书。魏在《岱山经石峪歌》的注释中说:“泰山经石峪摩崖隶书金刚盘若经,字大如斗,雄逸高古,与徂徕山水牛洞及邹县铁山之文殊盘若经如出一手,皆北齐僧安道壹所书。”另外,明代学者王世贞还认为:“笔力古劲,非唐人不能书。”还有的因字与北魏郑道昭在平度天柱山所写的《郑文公摩崖石刻》相似而断为郑书等等。
五岳归来不看山下一句是什么句
人我相见天地心的意思是:看破事物的的表象,从而感受到天地至理的意思。
其中,天地心意指:天地间那些至精至纯至简至明的道理。
出自于: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简称《金刚经》。
原文: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释义:相指的是一种状态。旨在表明的一种态度,一种无我的状态。在思想意识中做到没有你,没有我,没有众生,也没有想长寿这个想法。同时,也是佛家的思想-看破红尘,看待众生众生皆平等。
扩展资料:
《金刚经》的人我相见天地心思想重心:
1.着重“无相”,《金刚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2.着重“无我”:《金刚经》不只说“无我”,也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3.着重“利他”:《金刚经》旨在表达要体谅众生,度众生、成就众生;
4.着重佛的体认:如来可以知道一切众生的内心,也就是说众生的这些思想都不是由心而来,只不过人们都说内心才是思想产生的根源;
5.佛和法的并重:早期佛教视舍利塔为佛,而《金刚经》是重法又重佛(塔)的(与《法华经》相同),这与法藏部是非常接近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刚经
泰山经石峪刻石图片大全
《泰山经石峪》,又名《泰山金刚经》。北齐时期刻。在泰山半腰斗母宫附近。字径达50厘米,字数逾千。是现存摩崖刻经中规模和形制最大的。它可以代表一般刻经的特点。一般刻经,运笔都无明显的顿挫、转折圆缓,从容安详。此刻字径虽大,但没有一点火气。这同佛教教义精神也是很相符合的。
泰山之巅玉皇庙两侧石碑刻的什么
泰山经石峪刻经位于泰山中路东侧大罗汉崖山涧之中一块约3000平方米的石坪上,自东而西镌刻有47行经文,内容为北朝以来广为流行的《金刚经》。
每个字径约50厘米,铭一两厘米,被后人尊之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经文隶书,字体圆润,气势雄奇,是我国重要的佛经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