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吊脚楼 苗族吊脚楼详细图解
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为吊脚楼,这是为什么呢?苗族为什么将吊脚楼作为一家人安居乐业的场所?苗族的吊脚楼是怎样的?吊脚楼是哪个民族的房子?为何要设计成这种样式?“吊脚楼”是哪个民族的标志?他们为何不愿出山?吊脚楼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居住形式?为何这样居住?
本文导航
苗族吊脚楼几楼最好
山寨居住的是吊脚楼。苗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山高坡陡,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傍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
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现多已改为瓦顶。
在凯里苗族山寨中,居住人家大部分都是吊脚楼。苗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山高坡陡,平整、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地气很重,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傍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
苗族的吊脚楼[1];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平行。吊脚楼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十二三个平方米。屋顶除少数用杉木皮盖之外,大多盖青瓦,平顺严密,大方整齐。
吊脚楼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还搭了一两个“偏厦”。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楼,一般分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楼脚围栏成圈,作堆放杂物或关养牲畜。
住人的一层,旁有木梯与楼上层和下层相接,该层设有走廊通道,约1米宽。堂屋是迎客间,两侧各间则隔为二三小间为卧室或厨房。房间宽敞明亮,门窗左右对称。有的苗家还在侧间设有火坑,冬天就在这烧火取暖。
中堂前有大门,门是两扇,两边各有一窗。中堂的前檐下,都装有靠背栏杆,称“美人靠”。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zhì)比,层叠而上。
苗族吊脚楼详细图解
在他们那边的环境中,想要挖掘一个地基是非常不容易的,加上天气又非常的不好,所以在环境与气候的双重影响下,吊脚楼成为了他们最好的归宿,是属于他们那边独特的一种民俗文化吧。
在黔东南,雷公山和岳麓山梯田环绕中,绿树荫下一座座苗寨,一座座稳固而美丽的吊脚楼令人惊叹。吊脚楼之所以成为苗族人最可靠的归宿,主要原因就是苗族大多山居山区,山高坡陡,开挖地基非常的不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瓦房地层湿气过重,不易起居。酒楼则完美的解决了这些实际问题,苗族吊脚楼属于甘蓝,早在7000多年前长江三角洲的和睦路文化就已出现。
修正吊坠楼的木工门继续高烧,不用重新设计,制成简单的工具便能搭起高楼。他们巧妙利用斜坡挖上下两层地区建房时将落地房住,搁置在下层地皮上,所以外层的薄弱地方,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续形成全空,吊脚楼上下之间的空间就形成了吊脚楼的底层,吊脚楼采用穿斗式结构,山木铸成,不用丁卯,共分三层。中层住人,顶层仓储。
;整个吊脚楼的建筑空间与周边山水树时的大自然生命程序,仿佛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苗族人民生活的集中体现。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他们只能将吊脚楼作为他们最好的居所,而苗族的祖祖辈辈都是在这样的楼房中生存过来的,所以说苗族人肯定是将吊脚楼作为一家人的安居乐业的场所。
苗族为何要住吊脚楼
位于黔东南地区的西江苗寨大都住在靠山面水的地方,因此造房时往往利用山坡倾斜度较大或者濒临水、沟的一侧,使屋的前半部分临空悬出,从而盖起比比皆是、大同小异的吊脚楼来。这里的居民建筑系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房子框架由榫卯连接,依山势而成,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形成独特的苗寨吊脚楼景观。吊脚楼层层叠叠,呈金字塔形。
苗寨吊脚楼的营造技艺远承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干栏式建筑。据有关史籍载述:“苗族多居山洞,结草为庐,以蔽风雨。事起即建造岩墙木屋,耸以吊楼。”可见苗家吊脚楼由来甚久。
在历史沿革中又结合居住环境的要求加以变化。西江的造房匠师根据地形和主人的需要确定相应的建房方案,使用斧凿锯刨和墨斗、墨线,在30度至70度的斜坡陡坎上搭建吊脚楼。这种建筑以穿斗式木构架为主,因前檐柱吊脚,故而得名。
经过历代苗族能工巧匠的精心设计,不断加工装饰,吊脚楼更为古朴而实用,美观又大方,给苗乡山寨增添了绚丽色彩。
吊脚楼有半吊脚和全吊脚两种形式。屋基多以大表石垒而成。吊脚楼为歇山顶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青瓦或杉木皮盖顶。
吊脚楼一般有三层,四榀三间、五榀四间、六榀五间成座,依山错落,栉比鳞次。吊脚楼的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围棚立圈,堆放杂物和关牲畜。住人的一层除卧室、厨房外,还有接待客人的中堂,宽敞明亮,中堂的前檐下装有靠背栏杆,形成一个木制阳台,既可凭高远眺,又可休息聚会。秋冬时节,金黄的苞谷,或红的辣椒,洁白的棉球等成串悬挂于楼栏和楼柱上,把小巧的吊脚楼点缀得缤纷绚丽,既不怕潮霉,又能防鼠,天然粮仓。
苗家吊脚楼,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雕有万字格、喜字格、亚字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悬柱有八棱形和四方形,下垂底端常雕绣球和金瓜等各种装饰。
上层室外为走廊,多为妇女女红劳作(绣花、挑纱、织锦)场所,或者观花赏月之处。黔东苗族吊脚楼的走廊上安有“美人靠”(苗语为“安息”),站在“美人靠”凭栏远眺,就能观赏山区风光,家乡景色。吊脚楼具有简洁、稳固、防潮的优点,还能节省耕地和建材。
苗寨吊脚楼连同相关营造习俗形成了苗族吊脚楼建筑文化,它对于西江苗族社会文明进程和建筑科学的研究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保护好西江千户苗寨,也就是保存了一块研究苗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吊脚楼的特点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吊脚楼不独属于某一个民族,而是那些生活于依山靠水的民族大都采用这种房子样式。之所以这么设计,是因为实用,在靠山靠水的地方,蚊虫鸟兽较多,在古时候很容易给住在房子里的人造成干扰,始于就采用这种“半悬空”的房屋样式,而且这种房子通风干燥,不容易受潮,对人的身体和对房屋的质量对房屋内的东西的保存,都有着极大的优势。
依山傍水的地方,空气总是十分湿润潮湿的,人们生活的那种地方白天还好,如果夜里睡觉的环境也是如此潮湿,就很容易对人的身体造成影响,久而久之就容易生病。而采用吊脚楼的样式来建筑房屋,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与潮湿的地面接触,而底层是悬空的,就十分利于通风,也就有利于干燥。而且植被草木多的地方,总会有很多蚊子、虫子,蚊虫会被人体分泌的气味或者汗液所吸引,因此人类聚集的地方总能吸引很多蚊虫,夜里睡觉的时候,虫子顺着房屋缝隙就爬进了卧室,进而对人造成了影响。这些都是不好的影响,没有人希望自己住的地方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麻烦。
于是在古代人们就发现把一楼的地面稍微提高一点点,就可以极大程度上来避免这种困扰,因此吊脚楼的样式就特别的受那些依山傍水的人群所喜爱,也就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推广,去实用。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吊脚楼就成为了环境较为湿润的地方的特有的房屋结构。
综合而言,吊脚楼与平原地区的土石类房屋都一样,都是遵从着实用的原则,才在时间的长河中被人们所选中,才能够流传至今。这也说明了务实才是最好的推广流传方式。
吊脚楼是哪个民族的建筑风格
“吊脚楼”是苗族特有的建筑标志,在湘西一带比较多,就比如湖南凤凰,居住的都是苗族人。凤凰古城也大多都是这样的吊脚楼,还有专门的吊脚楼酒店,可以体验到纯正的吊脚楼风情。我去过一次凤凰,说实话,其实不太想要去第二次,纯粹是因为那儿得到天气,没完没了的下雨,天气不好是其次,还有古城里到处追着女游客编辫子的商家,真是有点烦。
这一点体验感极差,每每说了不用,拒绝后还会一直追着你,问你要不要编辫子,好几次都生气了。好不容易摆脱了一个,前头还有更多等着。第二天再去街上,又碰着编辫子的问你要不要编辫子,我们干脆不理会,结果还被人骂一句聋子。当场就想要骂人的那种生气。这种旅游景点,真的还是要提升一下国民素质。
主席曾经来过凤凰,帮凤凰的特产打过广告,那儿的柚子、猕猴桃等水果很好,可以认识一个导游,到时候水果成熟了,找他买就好。吊脚楼主要就是为了通风透气,因为地方潮湿,还经常涨水,吊脚楼就能避免水进到屋子里。凤凰的天气不算太好,经常下雨,一下雨,沱江就涨水,住在江边的门户就会被淹,可以经常看到一些环卫工人在江边扫水。
吊脚楼的二楼为人们的住房,第一层是放一些杂物的,有着还在下头养牲畜。这种建筑能很好的利用山水地势,搭建稳固牢靠的房屋,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散落在山间的吊脚楼,形成非常壮观的景象,真是不得不赞叹人民的创造力。我们当时在里头穿梭,真有种迷宫的感觉,最后还是问了人才走出来,上上下下不知道有多少阶梯。那儿得到人们长居于此,自然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故乡,还有这特有的建筑文化。
土家族吊脚楼有什么特点
既合理地利用了空间,又避免了山高雾重对人健康的影响,可以起到通风干燥的作用。二楼三楼住人,大都建有阳台、栏杆扶手,可以晾晒衣物,可凭栏远眺,可接待朋友,可烹茶饮酒也便于预防毒兽的入侵,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从实践中找到的应对恶劣环境采取的办法,是他们智慧的结晶,而不是刻意追求。
我去过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建在河两岸的山坡上,从山脚直到山顶,层层叠加,从下走到上面很吃力,从上向下走更难一些。吊脚楼里边都是木头结构,很有特色,风景独特,值得一去!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吊脚木楼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直至山顶,颇为壮观。
有的吊脚楼为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现多已改为瓦顶。,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讲究的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
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多用干栏式建筑方式,也就是俗称的吊脚楼,这是因为南方多丛林,这样可以防范野兽和蛇类苗族的居住习惯都是依山傍水,一般建筑在斜坡上,构筑通风性能好凉爽的木楼,这种木楼的名称叫作“吊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