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为什么没被盗 乾陵是帝王陵墓吗
乾陵为什么没有被盗?乾陵为什么没有被盗?为什么“乾陵”成为唯一没有被破坏的陵墓?武则天的陵墓为什么没被盗?武则天墓千年来没被盗,究竟是为何?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陵墓为何1300年未被盗?
本文导航
解密乾陵至今未被盗掘的真正原因
乾陵为何没有被盗,民间传说更可谓神乎其神。有说从史书记载温韬盗墓至乾陵“风雨大作,未觉”推测,有“天神”守护,并非无人动盗墓之念。但据专家试探勘察证明了此墓未被盗过,这与墓结构的复杂严谨有很大关系,如在隧道内中部的边沿之处上部有石条封堵,并用铁细腰栓板和铁栓棍上下左右牵拉,空隙用锡铁灌注。此外陵是凿在石灰岩山上,隧道口保存完好,再从别的地方另凿洞进去是比较困难的。
乾陵不仅蕴藏着历史宝藏,而且还笼罩着世人难以理解的“神秘光环”。
据报载,1971年7月26日4时30分,美国阿波罗号发射成功,飞船达到二级宇宙速度,进入奔月轨道。当宇航员爱德宁在宇宙飞船上俯视中国大地时,突然发现中国长城的南方即北纬34°,东经107°11′有九个一字排开的小黑点,其中位于最西边的黑点最为显著。他认定这是新式武器的装置点,便立即进行了拍照并向五角大楼和总统尼克松汇报。
1981年,中美已经建交,爱德宁成了第一批来中国的美国旅游者,他提出要到九个黑点的所在地看一看,中国政府答应了他的要求,并把他送到渭北那九个黑点所在地,这里根本没有什么秘密武器,只有20多座汉唐帝王陵墓排列着,最西面的黑点正是乾陵 。这一插曲凭添了乾陵的几许神秘。
乾陵墓室内部肯定会有岩溶现象
正如一直从事陵墓保护管理工作的、陕西省常山县唐东陵研究室主任徐广源老师所说:“国家规定,不经过国家批准,任何团体或者个人不能开掘帝王陵墓;即使陵墓以前曾被盗墓,如果有关考古单位想对该陵墓进行清理工作,也要经过国家的批准。”
那为什么乾陵作为一个从未被盗过的陵墓却引起了挖掘与不挖掘的争论呢? 这与乾陵自身的地理环境有关系。近年来,地方有关部门提出了“抢救性开挖乾陵”,以防止乾陵地区地质、水文、地震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因此,乾陵这座古墓,已经成为公众和全国媒体趋之若鹜的新焦点,有关它的传闻和报道也是接连不断,它已被公众列入“议事日程”和关注的对象。
据陕西省文物局科教处的刘处长介绍,这是因为乾陵的墓室建在石灰岩质的山中,由于雨水较多,内部肯定会有岩溶现象,所以肯定墓室内部会有积水,至于多少,对文物又会造成多大影响还不得而知。现在,有关专家正在做地震对山体的影响等一系列复杂的实验。
由陕西省各学科权威人士共同完成的《乾陵地区地质、水文、地震情况专题报告》也已送到上级部门。而且这个报告只是整个考古工作中最初步的工作,从这报告中根本推断不出目前地下文物所处的准确环境,因而对于是否发掘乾陵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刘处长说:我们地方上,对乾陵的考古发掘工作还只停留在科研的阶段,也就是只是考察勘测古迹,远未到达发掘的阶段。可见外界的“即将被发掘”或“正在发掘”的消息纯属不实之辞。
中国工程院研究室的王元晶告诉记者,在2000年下半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工程院曾先后两次组织院士、专家对乾陵有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讨论,提出了“关于乾陵地区水文地质和地震现状不危及唐乾陵的咨询意见”。
咨询意见认为,乾陵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不会对乾陵造成威胁;为防止地震灾害而抢救性开挖乾陵的理由不充分;目前我国尚缺乏有效地保存大面积出土文物的技术,国外也没有同类先进保护技术可资借鉴。因此,开挖唐乾陵目前不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为了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物,唐乾陵近期不开挖为宜。
唐墓中可能会出现不少名人真迹
陕西省文物局科教处的刘处长告诉我们:考古是一种责任,一切要“以保护文物为前提”。 她说:“隶属于文物部门的考古发掘工作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古墓的发掘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更不是大家所想象的如寻宝一般,发现
乾陵为何没人敢盗
按现在的说法,乾陵是唐代帝王陵中唯一没有被盗挖的一座,因为历史上所明确记载的几次大规模盗墓,都没有把乾陵的地宫给挖开。
第一个大规模盗挖乾陵的,是唐末的黄巢。史载黄巢曾发40万大军来发掘乾陵,但仅仅挖了一道山沟,而没有触及真正的地宫,最后无功而返。黄巢沟今天犹存,就在神道偏西的位置——这就给人们带来一个疑问:黄巢为什么放弃明摆着的南北向神道,而偏偏跑西边开挖?当时陵寝地面建筑都存在,地宫位置显而易见,黄巢为什么对这一切熟视无睹呢?
是黄巢太笨吗?好歹他也是考过进士的人,虽然落第,但总还不至于是愚笨至极的人;况且,从他遗留的几首诗看,也并非不学无术之辈,一个连长安城都打得下来的人,怎么能连乾陵的地宫在哪里都搞不清楚呢?
所以,我觉得,如果黄巢真的带那么多人来盗墓,乾陵早就被他翻个底朝天了,仅凭现存的一条黄巢沟,就断言黄巢盗错了方向、乃至乾陵没有被盗掘,是自欺欺人的说法。
若说黄巢是个失魂落魄的家伙,那么接黄巢之后前来盗墓的地方军阀温韬,可是个真正丧心病狂的盗墓专家,陕西境内的唐帝王陵,都被他一一光顾过,包括大名鼎鼎的李世民昭陵,也没有逃过,陵墓中的前朝图书,钟王笔迹,都被他一一取了上来。
这个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盗墓贼,据说挖乾陵时连续三日遇风雨,最后胆怯作罢。这仅仅是传说而已,史书写的是:“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宋欧阳修《新五代史》温韬传)。
《资治通鉴》的说法是:“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嵯峨山,暴掠雍州诸县,唐帝诸陵发之殆遍。”
而且,温韬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还有个同伙:“泾阳镇将侯莫威,前与温韬同剽唐氏诸陵,大贮瑰异之物。“(宋薛居正《旧五代史》)
正史的记载是“悉发掘之”或“发之殆遍”,这应该是可信的,因为以温韬这样的有经验的惯盗,发掘时遇见什么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他怎么会就此罢休呢?
无论是史书的记载,还是按实际情况的推想,乾陵都在劫难逃。
令人惊奇的是,通往乾陵地宫的墓道,1957年却被几个开山取石的农民无意中发现,经过考古勘探,墓道、地宫金刚门保持完好,没有被盗的迹象。由此,乾陵未被盗掘、墓室里有几百吨重的宝贝等说法甚嚣尘上。当然,这些说法都是猜测,乾陵地下是否已经空空如也,目前谁也拿不出肯定的答案。
乾陵是帝王陵墓吗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于唐光宗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陵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乾陵——唐高宗李治乾陵和辽景宗耶律贤乾陵,一个在陕西乾县,一个在辽宁北宁,两陵相隔三百年。有趣的是两陵有许多相似之处——皇帝即位后都曾因长期患病不能上朝,都由皇后代理摄政,皇帝都先去世,皇后都曾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都做了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都是社会有所发展,都成为女政治家,也都有过艳史,死后都葬于乾陵,这在历代帝陵中都是少见的巧合。
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这位臭名远扬的盐贩子率领几十万大军攻进长安后,先是疯狂的在长安烧杀抢掠一番之后,便去挖武则天的乾陵。黄巢手下这些人都是农民出生,很快就把梁山挖平了,可就是找不到陵墓的入口,但是这时候大唐机械军队重新杀回长安,黄巢迫不得已只能离开了。
第二个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这人专挖唐朝皇陵,在乾陵之前就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他和黄巢一样,他也出动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挖掘乾陵,却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阻挠,这些挖墓人一撤下来,天气就立马转晴了。温韬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因此他也没有再继续挖下去,就此断绝了这念头。
最后就是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他率领部下模仿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方法,利用军事演习作幌子。用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后,正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竟成了龙卷风,刹那间天昏地暗,尘起飞扬,当时勇敢的7个陕西籍士兵首当其冲,不料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里还敢再向前,大喊着跑了出来,就这样,历经磨难的乾陵再次躲过最后一劫。
乾陵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的石像没有脑袋,原因众说纷纭,民间传闻这些石像的头部是被明朝的百姓砍掉的。在明朝初期,有个外国使节到乾陵去游玩,发现自己的祖先竟然被立在这里给唐朝的皇帝守陵,觉得既有损国格,也有辱于人格,自尊心受到了强大的损害,便想把这些石像给毁了。但是他又怕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于是便想到了一个妙计。他每天晚上都要到乾陵附近的庄稼里践踏粮食,然后在第二天又煽风点火似的,和百姓说这都是那些石像做的,他们在晚上便成精了,开始糟蹋庄稼。要想保护好庄稼和粮食就必须把这些石像消灭掉,砍掉它们的脑袋,让它们不能在出来祸害庄稼。当地的群众认为这个外国使者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一气之下便把这些石像的脑袋给砍碎了。
武则天的墓地为何没人盗
因为武则天的陵墓非常坚固,采用的是“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
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
乾陵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宫”即棺椁,“梓宫”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宝覆盖,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
地宫的后室设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剑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设有“宝帐”,帐内设神座,周围放置玉质的“宝绶”、“谥册”和“哀册”。另外在过洞两侧的耳室和甬道石门的前后,放置有大量珍贵的随葬明器。
扩展资料:
乾陵第一次被盗,是黄巢,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对铁铲铁锹的运用熟练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铲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
但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没有入口一样。后来,唐王朝军队集结向长安发起反攻,黄巢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空手而逃。这位自称是书生的黄巢愚蠢之极,他根本不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唐朝皇帝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离墓道口三百多米远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挖错了方向。
向乾陵伸出罪恶之手的第二个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此人似乎生下来就是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烦的。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但他的理想在此破灭。
和黄巢一样,他也兴动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实在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还是没有再继续挖下去,遂此绝了念头。乾陵至此逃过第二劫。
最危险的是第三次,这次出动的不是40万大军,而是一个现代化整编师,盗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锄头、铁锹,而是开山劈石如切菜的机枪大炮。主谋就是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
他带领部下,学着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军事演习作幌子,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
正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成为龙卷风,顿时天昏地暗,走石飞沙,7个陕西籍士兵首当其冲,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里还敢再向前,大喊着跑了出来,就这样,乾陵终于躲过最后一劫。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世界上最难挖的皇帝陵墓:武则天陵墓 7名盗墓人瞬间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陵
武则天墓真实历史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作为历山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女帝,她在位也是有功也有过,她在为人方面给人凶狠的一面,但是她的个人能力还是毋庸置疑的,她死后也是给自己立了一个无字碑,让后人来评价她的功劳还是过错,她的墓也是几百年下来完好无损,这其中也表现了她的聪明才智,她也是为了自己死后墓被盗做足了准备。
难道是因为人们惧怕她的鬼魂不敢盗墓吗,答案肯定不是如此,人们肯定去找过,但是最后都是空手而过,她的墓叫做乾陵,许多人都对她的墓窥探已久,她死后甚至有人们发动过一去集体去挖墓的活动,但是最后都没有找到,你看她给自己的墓修建的是有多精密,40万人一起挖掘都不能发现不了。
可见武则天在死之前给自己做足了打算,她首先就想好了别人可能会盗了她的墓,所以她还专门找了人来给她看风水,找来来当时的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这两人当时对风水的把控都是顶尖的,巧的是这两人虽然选的时间是先后,但是选的地方是一样的,这样武则天就更好选择自己陵墓的位置了。
修建陵墓这个重大项目也是马虎不得,武则天找来了阎立德和阎立本俩兄弟,他们的技艺也是顶尖的,为了解决武则天怕后世来盗墓,也是找来了当时盗墓届的大师,根据他们经常盗墓的手段来去把这些地方给填上,这样就做到了完全的准备,从盗墓的角度来完善陵墓,后世也没有任何办法,这也是到现在为止武则天的陵墓还无人能发现的原因。
武则天墓为何至今不挖掘
乾陵是否被盗?这一直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据有关史书记载,乾陵自建成至现在的1300多年间,曾发生过多次盗陵事件,但后来都因各种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盗成。主要原因是因为乾陵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墓在山腹部,墓道不易被发现,而且建成后墓道外边又用石头加固密封,使得墓道周围结构坚,盗墓者无法挖盗洞,盗掘的难度比较大,很多盗墓贼始终都找不到墓道入口,因此1300年未被盗。
历史上记载了三次比较大的盗掘乾陵的活动第一次是在唐末,掘陵者为农民起义领袖黄巢
《陕西通志》对此有过记载。依据是已经失传的唐人著作《雪航肤见》一书。书中说“武后陵,黄巢伐之”。查阅有关资料,第一种说法是:唐朝末年,黄巢部将王潘确曾攻克奉天。在此期间,王潘受黄巢指派盗掘乾陵,当墓道快要挖开时,忽然袭来一阵雷雨,士兵们立即联想起“姑婆显灵”的民间传说并信以为真,终于四散而逃。传说总归传说,不能当真,但如果当时真的掘开了陵墓,《雪航肤见》一书是不会只简单地记下“黄巢伐之”四个字的。这四个字,只能说明黄巢或部下掘过乾陵,并不等于说黄巢掘开了该陵。
第二种说法是:唐朝末年发生黄巢之乱,黄巢动用40万大军打算盗掘乾陵,但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罢,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黄巢也被后来的人嘲笑是最愚蠢的盗墓贼,几十万人连一个墓道口都没找到。)
因此历史学家郭沫若也认为“黄巢拟盗掘陵未逞”。
第二次发生在五代时期,盗墓是五代时期的号称盗圣的温韬
据《新五代史》记载:“温韬为耀州(今陕西耀县,当时乾县为其辖地) 节度使,...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意发掘...惟乾陵风雨不可发。”。翻译过来就是,温韬当时作为乾陵地区的节度使,有意发掘乾陵,但是因为很多原因最后没有发掘。
第三次发生在民国初年,是盘踞在关中地区的小军阀孙连仲所为
据翦伯赞和郭沫若1960 年春游乾陵时介绍:当时孙连仲派工兵用黑色炸药炸开了墓道表面封石,仍看不到根底,正犹豫间,忽然刮来一阵狂风,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炸墓道的工兵纷纷想起了当地群众给他们讲过的许多稀奇古怪的事儿,内心十分恐慌。孙连仲本人也对盗陵必遭报应的传说半信半疑起来,于是只好重新回填了炸开的墓道口。
1958年,当地几个农民放炮炸石,无意间炸出墓道口。1960年2月,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经初步发掘确认被炸处是地宫墓道,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当时国务院总理对《乾陵发掘计划》作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的批示,之后,国务院又再发通知要求“全国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发掘就此停止。
乾陵为什么1300多年以来没有被盗呢?建国后,有关部门曾对乾陵墓道进行试掘。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由此推断乾陵历史上没被人盗掘。
第一是:乾陵宽约3.9米、全长63.1米的墓道全用石条封砌,石条之间又用铁拴板或铁棍牵拉,再以白铁浇铸其缝,使2000 余块石条连成一体。据勘察,除了墓道中段上层的石条有移动和损坏外,上段、下段均完整如初。
第二是:乾陵地宫凿在石山腹部,舍墓道而另凿新洞入地宫,难度很大,同时通过对包括黄巢沟在内的所有盗窃可疑点进行勘察,都没有发现新的盗洞。至于试掘后发现墓道封石部分残缺,并有损坏痕迹和顺序紊乱情况,这很可能是二次启陵葬武则天时留下来的。因此许多专家断定乾陵是唐关中十八陵中唯一未被盗掘的陵墓。
总结:除史书上的记载的三次大的盗墓活动外,历史上没有记载乾陵有被盗掘的迹象,第二是通过近代考古人员的考察验证,没有发现新的盗洞。武则天陵墓乾陵地宫在山中腹部,墓道周围结构坚固,盗墓人员无法挖洞进去,盗墓的难度比较大,再加上当地关于盗墓流传的一些传说,使得盗墓者心生恐惧,因此很多盗墓者在尝试盗掘无果之后就放弃盗掘了,因此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陵墓至今1300多年未被盗,因此许多专家和学者断定乾陵是唐关中十八陵中唯一未被盗掘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