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相思树古格王国遗址 古格王国都城遗址图片
古格王朝的遗址在哪,古格王朝遗址的神秘传说,古格王朝遗址的遗址简介,古格王朝遗址的规模有多大,古格王朝遗址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古格王朝遗址有什么值得欣赏之处?
本文导航
古格王国遗址在中国哪里
古格王国遗址是一座高原古城,位于西藏阿里札达札布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为研究西藏历史和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古格王国历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的晚期。古格王国对内发展生产,与邻国打仗,都需要人力、财力,但随着藏传佛教势力的扩大,国王与佛教首领之间的矛盾日愈尖锐,导致战争,最终灭亡。1961年,古格王国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从1985年被考古发掘后,在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画是这个神秘王朝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现古格王国旅游的非常受人欢迎。
古格王朝遗址藏尸洞深处
古格银眼传说古格王国时期这个地方素以精于冶炼与金银器制造而闻名,当年阿里三围以托林寺为主寺的下属24座寺院的金属佛像与法器,都由鲁巴铸造。据说鲁巴铸造的佛像用金、银、铜等不同的原料合炼而成,工艺精湛,通体全无接缝如自然形成,其价值甚至超过了纯金佛像。其中,最为神奇的还有一种名叫“古格银眼”的铜像,只有古格才能制作,更是被视为佛像中的精品,因为极少流传于世,所以尤为珍奇。长期以来,无人知晓其究竟为何物。直到1997年夏季,国家考古队在皮央遗址杜康大殿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铜像,才终于揭开了“古格银眼”之谜。这尊头戴化佛宝冠、4臂各执法器、头生3眼的金黄色铜像银光闪闪,晶莹锃亮,这就是所谓“古格银眼”。透过“古格银眼”,我们似乎看到了古格王国时期的金属制造业是何等的精湛。干尸洞——古格帝国的最后遗迹在古格都城遗址北面600多米远的一处断崖上,有一个著名的“干尸洞”。据说这是古格王国灭亡后留下的最后遗迹。洞窟开凿在距地表近3米高的山沟崖壁上,洞口很小,宽0.8米,高仅l.2米。关于干尸洞内的尸体,据说是古格与拉达克争战时,古格国王不忍眼看着自己的百姓受累,于是与拉达克人达成城下之盟:同意投降,但不得伤害百姓!当古格国王和战士们放下武器之后,背信弃义的拉达克人却将他们全部押解至干尸洞前处以极刑,抛尸于洞内,并把所有被俘的古格子民掠往拉达克,将古格残酷灭国。这确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但干尸洞内发现的年轻女性的尸体,从考古学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似乎这又是一种有一定仪礼的葬式。究竟这些尸体是古格王国时期的,还是古格王国以后的?他们的身份是贵族、战士,还是一般的平民?这种集体置尸于洞内的丛葬,是当时的一种特殊的葬式,还是一种惩罚性的手段?这都是古格王国的不解之谜。
新藏线古格王朝遗址
位于阿里地区的一座土山上。公元10世纪前半期建立,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王宫城堡是从10-16世纪不断扩建的。古格王国遗址占地约18万平方米, 从山麓到山顶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达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现存较好的有寺庙、殿堂5座。寺内残留有泥塑佛像和彩色壁画。该遗址是研究西藏历史和公元10世纪以来藏族建筑史的珍贵资料。 古格王朝遗址西距扎达县城18公里的扎布让区象泉河畔,被众土林远远近近地环抱其中,因其是用取自周围土林的粘性土壤建筑而成,所以古老城堡的断壁残垣与脚下的土林浑然一体,使人难以分辨究竟何为城堡、何为土林。每当朝霞初起或夜幕降临之时,古格遗址便会在土林的映衬下透射出一种残缺美、悲壮美。古格王朝整座城堡建筑在一座300多米高的黄土坡上,地势险峻,洞穴、佛塔、碉楼、庙宇、王宫有序布局,自下而上,依山迭砌,直逼长空,气势恢弘壮观。这些洞穴多为居室,密密麻麻遍布山坡。 古格的住宿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山坡上是达官贵族的住宿,山下是奴隶居住,有的洞窟则是僧侣的修行地。有这样陡峭的山壁作为屏障,要爬上山顶比登天还难。那么古格人自己又是如何上山的呢?原来聪明的古格人在山体内修筑了许多暗道,暗道中某些类似窗户的洞,既为了采光又可以用来防御。这些暗道迂回曲折,拾阶而上可直达山顶王宫。王宫总是高高在上,这一方面是为了防御,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战火摧毁了城堡,黄沙淹没了豪杰。望眼前满目凄凉,千古沧桑,一个兴起于十世纪,演出了七百年灿烂历史政剧,经历过十六位世袭国王,拥有过十万人之众的庞然大国竟然在1635年拉达克人入侵的战争中瞬间灰飞烟灭。它为什么会消失得这样突然?当年的十万之众为什么会无影无踪?这对我们确实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千古之谜。 在这片备受摧残的土地上,唯有寺庙保存完好。山腰中部的几座寺庙分别为渡母殿、红殿、白殿和轮回殿。这些寺庙都带有浓郁的西藏建筑风格,寺庙飞檐上雕饰的图案多为狮、象、马、孔雀等动物,这种雕饰大概与从冈底斯山脉分流的四条神水:同时也是印度河上游的主要河流——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的传说有一定关系吧。古格壁画是古格艺术的精品,虽然他们已经沉睡了几个世纪,如今依然光彩照人。这些壁画包括佛教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当时古格人的生产、生活场面等等,内容十分丰富。透过这些绚丽斑斓的图画,人们不难窥视到昔日古格王朝的政治经济活动以及文化风情,从中去追寻古格兴盛与消亡的历史。近十数年间于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占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特点。古格王朝遗址古格盛产黄金白银,在托林寺、札不让、皮央东嘎都发现过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而且出土的数量极大。这种经书以文书写在一种略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一排用金汁、—排用银汁书写,奢华程度无以复加。 最早对这座古城遗址进行考察的是英国人麦克活斯·扬。1912年,他从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来到这里进行考察。此后便有探险家、旅行者、摄影家和艺术家们源源不断地来探奇访幽。但真正的科学考察是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开始的。以他们实地测量,遗址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调查登记房屋遗迹445间,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洞葬l处:发现武器库l座,石锅库1座,大小粮仓11座,供佛洞窟4座,壁葬1处,木棺土葬1处。古格王国遗址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多米,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窟,几间寺庙除外, 全部房舍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土墙。遗址的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红庙、白庙及轮回庙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不乏精品。围绕古格都城周围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达巴、皮央、香孜等, 都有大量文物遗存。
古格王国遗址复原图
古格王朝遗址约为72万平方米,共有房屋遗迹445间,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洞葬1处,发现武器库1座,石锅库1座,大小粮仓11座,供佛洞窟4座,壁葬1处,木棺土葬1处。古格王朝遗址被众土林远远近近地环抱其中,因其是用取自周围土林的粘性土壤建筑而成,所以古老城堡的断壁残垣与脚下的土林浑然一体,使人难以分辨究竟何为城堡、何为土林。
阿里古格王朝遗址图片
古格故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为曾经拥有百万之众的金戈铁马的吐蕃王室后裔于10世纪前半期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传承20余代国王,期间不断扩建,于17世纪灭亡。
古格王国遗址是研究我国西藏历史和10世纪以来藏族建筑史的珍贵资料。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是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
古格王朝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古格王朝遗址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共有房屋遗迹445间,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洞葬l处,发现武器库l座,石锅库1座,大小粮仓11座,供佛洞窟4座,壁葬1处,木棺土葬1处。
古格王朝遗址被众土林远远近近地环抱其中,因其是用取自周围土林的粘性土壤建筑而成,所以古老城堡的断壁残垣与脚下的土林浑然一体,使人难以分辨究竟何为城堡、何为土林。
古格王朝整座城堡建筑在一座黄土坡上,地势险峻,遗址占地约18万平方米,从山麓到山顶自下而上,依山迭砌,王宫建筑、佛塔和洞窟、碉楼密布全山,达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气势恢弘壮观。
古格王朝宫殿建筑主要集中在山顶东南部,共有房屋56座,多数为一层建筑,也有二三层建筑。王宫西面,有一处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建筑残迹,系当年王朝集会的议事大厅,为王城中最轩敞的建筑,现仅存围墙。
山顶北部有一洞口,通向国王“冬宫”,由8个窑洞组成。冬宫为地道式建筑,盘旋通往山下,其间有一连串地穴式房屋,有望孔、小窗,室内套室,洞中有洞,颇为复杂。
古格王朝崇尚佛教,曾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经,翻译佛经108部,得佛教之益,王朝历数百年不衰。1042年,印度高僧阿峡底到阿里地区弘法,使阿里成为佛教复兴之地,佛教史称之为“卜路弘法”。
古格遗址现存较好的有寺庙、殿堂5座。分别为渡母殿、红殿、白殿和轮回殿。这些寺庙都带有浓郁的西藏建筑风格。
红庙和白庙是6座寺庙中规模最大的,面积各300多平方米,有700余平方米的壁画。壁画题材有各类佛、菩萨、度母、护法神、高僧像以及吐蕃赞普世系图、古格王及臣后礼佛图、释迦牟尼传记图等。
古格壁画是古格艺术的精品,壁画上的人物极具动感,数千人物绝少雷同。庙内天花板上的图案多达500多种,大部分为装饰图案,少量为飞天、瑞兽题材。这些图案色彩浓艳,线条流畅,借鉴了印度、尼泊尔艺术的表现手法,充分体现了古格王国独特的艺术气质和时代风格。
透过这些气势宏大、风格独特、绚丽斑斓的图画,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
古格遗址周围发现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
传说古格王国时期这个地方素以精于冶炼与金银器制造而闻名,当年阿里三围以托林寺为主寺的下属24座寺院的金属佛像与法器,都由鲁巴铸造。
据说鲁巴铸造的佛像用金、银、铜等不同的原料合炼而成,工艺精湛,通体全无接缝如自然形成,其价值甚至超过了纯金佛像。
在皮央遗址杜康大殿有一件精美的铜佛像,头戴化佛宝冠、4臂各执法器、头生3眼,这尊金黄色铜像却发出闪闪银光,晶莹锃亮,这就是著名的“古格银眼”。
“古格银眼”的铜像,只有古格才能制作,更是被视为佛像中的精品,因为极少流传于世,所以尤为珍奇。
古格盛产黄金白银,在托林寺、札不让、皮央东嘎都发现过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而且出土的数量极大。这种经书以文书写在一种略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一排用金汁、—排用银汁书写,奢华程度无以复加。
古格王朝的防御区主要有3个古代防御工事,一个扼守在河口,一个雄踞在一座小山上,还有一座则屹立于象泉河床附近,三座防御工事成犄角状互相呼应。
在古格都城遗址北面的一处断崖上,有一个著名的“干尸洞”。据说这是古格王国灭亡后留下的最后遗迹。洞窟开凿在山沟崖壁上,洞口很小。
对古格王朝古城遗址进行考察是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开始的。
在年轻考古学家张建林率领下,对古格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3年后,张建林和骨干队员仵君魁执笔写出了考古学巨著《古格故城》。
这部巨著的问世,在考古学界所引起的震动和赞誉自不待说,就连国家领导人出访美国时,都随身携带该书,作为礼品郑重地赠送给大洋彼岸的美国朋友。
古格王国都城遗址图片
从公元九世纪开始,原先同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王朝,一直维系到十七世纪结束。这就是古格王朝,巅峰时期统治范围覆盖了阿里全境,都城的古格人就达到了十数万之多。
但是在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某个夜晚,这个传承八百年,延续至少十六代的王朝突然一夜之间覆灭了,更离奇的是都城十万民众也凭空蒸发了,史书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只留下堆黄土,一座座凋败的王宫诉说着这里曾经留存的辉煌。就连那些养活十数万人口的绿洲,如今也渐渐被风沙侵蚀得不成样子了。
现在,古格王国遗址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对这段历史好奇、对遗址感兴趣的游客前来观光。现在的古格王朝遗址就位于阿里的札达县扎布让村一座三百米高黄土坡之上。无论是房屋建筑,还是佛塔、洞窟,都是整整齐齐排列于山坡之上。就是这样的一个庞大古建筑群还分为了上、中、下三层,作为王宫区域、寺庙区域、民居区域。
在这个遗址的外围还依稀看得出来城墙的墙角,四角原先应该设有碉楼,整个建筑的规模颇为宏大,布局完整严谨,气势恢弘。
山腰位置有暗道可以直接走到山顶王宫,在王宫区域存在着一座相对完整的建筑,是曾经古格王宫议事厅。即便现在也能看出这个议事厅的装饰华丽,四周墙壁刻画着密宗男女双修佛,色彩鲜艳,画风张扬。古代的古格王朝遗址的建筑都是非常都当时朝代的特色,布局完整,格局分明,包裹不一。
当然,远离遗址的悬崖位置还有一些很神秘的藏尸洞,但是画风颇为暗黑,就不多做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