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多久建成
人民大会堂简介,人民大会堂总共有几层,人民大会堂是什么时候建的?人民大会堂是哪一年建成的,人民大会堂是谁设计的建造的,人民大会堂是哪一年建成的。
本文导航
人民大会堂各厅介绍
人民大会堂简介:; ;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办公的地方,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人民团体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生前经常在这里举行重要会议和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贵宾。 人民大会堂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最高部位46.5米,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171800平方米。 人民大会堂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北部有可容纳5000人坐席的宴会厅,中部是万人大礼堂,南部是全国人大常委办公楼。建筑平面呈“山”字形,整个建筑庄严雄伟、朴素大方具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和风格。 人民大会堂建于1958年10月至1959年8月,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兴建,仅用10个月竣工,为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 人民大会堂门额高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金光闪烁,十分引人瞩目。整座大厦屋檐均用黄绿色琉璃制品镶嵌,尽显庄严宏伟、朴素典雅的民族风格和现代化建筑的非凡气派。 大会堂主要由中部的万人大礼堂,北部的宴会大厅和南部的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三大部分组成。此外,还有各种会议厅、休息厅、办公室等300多个。其中有33个会议厅是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命名的。各厅布置均是根据当地的风光特色,民族习俗及特种工艺品等进行精心装修与布置的,布置多姿多彩,各具特色。无不引人入胜,留连忘返。
人民大会堂多久建成
人民大会堂共分3层。其中一层设座位3693个,二层3515个,三层2518个,总计可容纳1万人。主席台台面宽32米,高18米,可设座300-500个。礼堂一层的每个席位前都装有会议代表电子服务单位,可进行12种语言的同声传译和议案表决即时统计。二、三层的每个座位中则装有喇叭,均可清晰听到主席台的声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大会堂位于中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
扩展资料:
在布局和布置上,人民大会堂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人为主”“物为人用”。这是周总理提出来的。虽然大会堂的设计借鉴了西方一些教堂的设计,但在很多细节上都是以人为中心,体现实用性。比如在室内和人靠近的地方,如窗台、台阶等地方,绝不会太高或太陡,而是选择向人靠拢的比例设计,使人感到人才是建筑的主人。
比如万人大礼堂桌椅之间的纵向通道,都与主席台保持垂直,前排座位不能挡住后排的视线,每排椅子都要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高度,这意味着每排桌子的弧度都不相同,几乎每一张桌子都是特别定制的。虽然每一层离着主席台的距离有所差别,但每一层都能很清楚地看到主席台上的人物。更神奇的是,从主席台往上看,不管是2层还是3层,每个角度也都能看得很清楚。这完全符合了当初周总理提出“不搞包厢、不挡视线”的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两会前,聊聊人民大会堂那些事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建成多少年了
人民大会堂建设时间:1958年10月-1959年9月。
1958年7月,北京市规划局专门去莫斯科考察,准备筹建一座能够容纳万人的礼堂。8月,中共中央做出指示,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中央设想在北京建设一批包括万人大礼堂在内的重大建筑工程。
这些工程还有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国家剧院、军事博物馆、科技馆、艺术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农业展览馆等。这些重大建筑必须在1959年国庆节时投入使用。于是,建造万人大礼堂的战斗打响了。
设计历程
万人礼堂的设计,曾受到周总理的直接启发。万人礼堂净高33米的超大室内空间,会让步入其中的人产生强烈的距离感。
周总理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灵感,认为人站在地上,并不觉得天有多高,站在海边也不觉得水有多远,提出穹顶形顶棚与墙身交接之处用弧形曲面连成一体,没有边缘,从而冲淡一般长、宽、高清晰同在而产生的生硬、庞大的印象。
大会堂建设中,曾有一段传为佳话的“柱廊搬家”的故事。大会堂主入口的廊柱浇筑完毕后,中部三开间柱距为9米,其余柱距均为7米,有人提出这不符合传统建筑明间、次间和梢间逐级变窄的规制。
时任北京建院总建筑师张镈仔细考量了柱间尺寸,把中间两根柱子的外皮偏心外移稍许,就形成了中间柱距较宽、两侧柱距较小的格局,通过这样巧“搬家”,避免了大动干戈的结构返工。
人民大会堂面积超17万平方米,从1958年10月26日打基础到1959年8月,仅280天左右完成主体工程,高峰期现场工人超过1.5万人。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政府网-9月24日:人民大会堂建成
人民大会堂多长时间建成
人民大会堂于1958年10月28日动工兴建,1959年9月10日竣工交付使用。
1958年7月,北京市规划局专门去莫斯科考察,准备筹建一座能够容纳万人的礼堂。8月,中共中央做出指示,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中央设想在北京建设一批包括万人大礼堂在内的重大建筑工程。
这些工程还有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国家剧院、军事博物馆、科技馆、艺术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农业展览馆等。这些重大建筑必须在1959年国庆节时投入使用。于是,建造万人大礼堂的战斗打响了。
人民大会堂的总体特点:
人民大会堂壮观巍峨,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外表为浅黄色花岗岩,上有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下有5米高的花岗岩基座,周围环列有134根高大的圆形廊柱。
人民大会堂正门面对天安门广场,正门门额上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正门迎面有十二根浅灰色大理石门柱,正门柱直径2米,高25米。四面门前有5米高的花岗岩台阶。
人民大会堂建筑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以及四周层次分明的建筑,构成了一幅天安门广场整体的庄严绚丽的图画。内部设施齐全,有声、光、温控制和自动消防报警、灭火等现代化设施。
人民大会堂建筑主要由3部分组成:进门便是简洁典雅的中央大厅(只是门厅不设座位)。厅后是宽达76米、深60米的万人大会堂;大会场北翼是有五千个席位的大宴会厅;南翼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办公楼。大会堂内还有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命名、富有地方特色的厅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是怎么建造而成的
人民大会堂是赵冬日、张镈等人设计建造的。
人民大会堂位于中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
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地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场所,人民大会堂每年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及五年一届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此召开。
人民大会堂由谁建造
人民大会堂是1959年9月建成的。
人民大会堂1958年10月动工,1959年9月建成,仅用了10个多月的时间。这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它充分显示了我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人民大会堂建于1959年,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要大。大会堂壮观巍峨,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高大魁伟的廊柱,以及四周层次分明的建筑,构成了一幅天安门广场整体的庄严绚丽的图画。
建筑特色:
人民大会堂壮观巍峨,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外表为浅黄色花岗岩,上有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下有5米高的花岗岩基座,周围环列有134根高大的圆形廊柱。